English

往事可待成追忆

1999-02-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记顾颉刚先生与中华书局的交往 我有话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推出一套颇有创意的《往事与沉思》传记丛书,第一辑收有谭其骧、顾颉刚、傅振伦、何兹全、吕思勉五位史学大师的传记,这套书于出版社可能盈利无几,却可传之久远,令人们在对学术往事的沉思中记起出版社的功德。近日翻读顾潮著《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书中记述了顾先生与中华书局交往中的人和事,读来饶有意味,令人感怀。

“风雨飘摇九十年”,这是顾颉刚先生在“文革”浩劫结束后行进到生命尽头时在笔记本上用颤抖的手迹留下的一个自传的题目;“历劫终教志不灰”,是顾先生1944年8月6日挽朱希祖先生诗中的一句。这两句可视作顾先生学术生涯的真实写照。从顾先生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与中华书局的学术交往与际遇的一个侧面可以折射出学术传统的承传与隆替,映现出一代学术大师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人格感召力。

1954年8月22日,顾先生怀着“专心治学”的期望,从上海迁居北京,任职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一级研究员。这与同年自沪迁京的中华书局相差仅三个月。物换星移,开始了与北京中华书局长达近三十年的往来。

1954年11月,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成立了标点《资治通鉴》及改绘杨守敬地图工作委员会。范文澜、吴晗为召集人,翦伯赞、侯外庐、向达、尹达、刘大年、黎澍、金灿然、王崇武、顾颉刚等为委员。标点《资治通鉴》,以王崇武为召集人,顾颉刚为总校对。参加标点的有聂崇歧、齐思和、张政(火良)、周一良、邓广铭、贺昌群、容肇祖、何兹全。1955年底,标点完成,古籍出版社于1956年6月出版。此后转由中华书局出版,成为今日流行的定本。

五、六十年代顾先生曾有几部著作先后在中华书局出版。1954年9月曾接受中华书局的邀约,标点《史记》三家注,并加校勘。请其弟子贺次君协助整理,贺氏到北图遍校《史记》三十多种版本。1958年底校点完毕,1959年9月《史记》由中华书局出版。同时顾氏又应中华之邀,编校《辨伪丛刊》(后改名《古籍考辨丛刊》)。1958年又将三十年前标点的姚际恒《诗经通论》交中华出版。自1959年始,顾先生应历史所、中华书局要求,开始整理《尚书》。顾先生的学术笔记们《浪口村随笔》先交上海人民社,后因专业分工转中华,改名《史林杂识》于1962年出版。

当时,顾先生与中华有一种特殊的密切关系,即“顾氏学习由民进领导,业务由中华领导,工资归历史所发给”。1962年7月曾议定秋后到中华书局办公。同年,应顾先生多次要求,刘起?先生由南京调至北京,安排在中华书局帮助顾氏工作,此后几年中,顾氏加紧进行《大诰译证》工作,此项工作由中华副总编辑萧项平领导,他派人每一周来看一次工作进度,二稿交中华后,又提出修改意见,始作三稿。

“文革”中顾氏未能幸免于祸,学术研究被迫中断。埋首七年的《尚书》工作未能结束,五十年之笔记未整理,记了四十年的日记也被取去审查。偶与叶圣陶、王伯祥、俞平伯、章元善几位老友相互探望,回忆往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958年前后毛泽东指示标点“前四史”,后经吴晗、齐燕铭、金灿然等商量,扩大为全部“二十四史”。1971年4月,北京召开出版会议,由于毛泽东对历史的偏爱,姚文元再次提出标点“二十四史”建议(文革前只有“前四史”得以标点出版),以“作为研究批判历史的一种资料”。周恩来即在姚信上批示:“二十四史中除已有标点者外,再加‘清史稿’,都请中华书局负责加以组织,请人标点。由顾颉刚先生总其成”。4月7日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吴庆彤及国务院出版口、中华书局领导并学部军宣队领导来顾氏家中传达指示。仿佛阴霾初散,顾先生又可堂堂正正地研究与工作了。顾先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开列了工作者名单,顾先生可能不知道,名单中的陈寅恪、蒙文通等先生已辞世,他更不会想到,这一份经过中华书局增补、调整后的点校者名单,使得数十位史学名家云集北京、上海,从事新中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在当时特殊的情况下,在客观上也保护了这些学术名家免遭“批斗”与专政的厄运。“二十四史”点校整理得以延续,至1978年始全部出齐,成为“文革”中除儒法斗争资料外唯一得以持续进行的出版项目。4月29日召开“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标点印行会议,5月中旬,毛泽东批准了此次会议所拟定的工作计划。因顾先生年高体弱,以后整个“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点校组由白寿彝先生任组长,赵守俨、吴树平先生任副组长,由唐长孺、王仲荦、翁独健、郑天挺、陈述、王毓铨、邓广铭等各史专家分工合作去完成。新增的《清史稿》由罗尔纲、启功、王钟翰、孙毓棠分任点校。经京、沪两地前后8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二十四史”于1973年底校点完毕,至1978年全部出版。

“文革”结束后,顾先生工作环境大为改善,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以86岁高龄,仍然??于学术,还为自己拟定了一个三年、五年和八年的工作规划,包括《尚书》整理、论文和笔记的撰写和编集、重编《崔东壁遗书》、续编《古籍考辨丛刊》、《春秋史事勘》、《战国史事勘》两书的加工、编集《姚际恒遗书》、《先秦地名汇考》的加工、《四百年来名著集录》的编集各项,1979年2月30日,顾先生在日记上列出准备编出的10种书,其中第一种便是《顾颉刚古史论文集》,日前已由中华书局整理出版四册,还有四册将于年内陆续出版。列入国家“九五”重点规划中的《尚书校释译论》(顾先生与刘起?先生编著)也将于年内出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即出顾先生全集。这些都是对顾先生最好的纪念。

顾潮女士书中提到,顾先生还留下近二千万字的遗稿,其中包括贯穿六十年,600万字的《颉刚日程》,这是一笔丰厚的学术文化遗产。特别是作为一代文化名人,其日记与口述实录的整理出版,将成为下一时段重要的选题出版资源。中华已出有《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6种,所出《翁同?日记》、《郑孝胥日记》、《胡适日记》等传响学林,当然这类出版物与该套《往事与沉思》丛书一样,需要学术文化界的倾心投注与关切,更需要出版界排除短期功效的困扰,注重学术文化积累的长远目标的追求。人们将像追忆顾先生等一代史学大师一样,在心中镌刻起那些出版社的雕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